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(11日)在台北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中說明他對兩岸關係的看法。他表示身為台北市長,應該以人民福祉最優先,不應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加到別人頭上。他認為台灣要思考如何在未來的國際現實中務實處理問題,因此他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,並認為民間及城市交流還是要維持。
柯文哲的「兩岸一家親」在台灣社會引發正反不同的看法,在11日舉辦的台北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中,他沒有再提到這個詞,但花了相當長的時間說明自己對兩岸關係的看法。
柯文哲指出,台北舉辦世大運的目的就是爭取台灣最大的國際生存空間,讓台灣走出去、讓世界看見台灣,兩岸關係也是一樣。
柯文哲表示,他雖是228受難家屬,有自己的想法,但一旦當台北市長,就要謀取最大多數市民的最大福利,而不是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加在別人頭上。如果把人民的福祉當作第一優先,中央及地方、甚至藍綠之間都不應有太多不同意見;如果有這種務實與對話的精神,可以少掉很多問題。
柯文哲認為,未來15年,中美對抗的國際局勢已經形成,台灣要思考如何在這種現實狀況下務實處理問題,也因此,他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。柯文哲:『(原音)所以民間交流、城市交流這種層次還是要維持。大家都知道,陸客不來台灣,對台灣經濟有些影響,但是陸客不來,如果是中國政府用禁止的手段,那還好辦,透過談判的手段可以去處理,但是如果是大陸人民對台灣不喜歡而不來,那才是嚴重,所以如何增加兩邊之間的善意交流,這非常重要。』
柯文哲並重申他的「四個互相」,但也表示沒有人會把自己全部的未來都壓在別人的善意上,所以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,包括經濟與國防力量都要維持一定水準。